欢迎来到西安市伊斯兰教协会网站!

西安伊斯兰文化简介(六)

第六章:西安回族主要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事件
郑和的高级顾问——哈三
    哈三,明代西安人,回族,西安市大学习巷清真寺掌教。哈三精明聪敏,智慧过人,曾到麦加朝觐,并到过锡兰等国游学,精通阿拉伯语,了解阿拉伯地区的风土人情。1413年4月,郑和奉明成祖之命第四次下“西洋”,郑和慧眼识才,选中哈三为高级翻译和顾问,随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当船队经满刺加(马六甲海峡)时,哈三建议在此修建了排栅城桓和仓库,从而保证了航海的顺利进行。在两过锡兰国时,哈三第一次识破了锡兰国王的阴谋,避免了劫难;第二次在郑和后路被截断,哈三化妆成阿拉伯商人,通过了封锁线,回到舰队进行了充分应对。在锡兰军队发起进攻时,郑和与哈三率军进行夹击,锡兰军队溃不成军,锡兰国王也被俘获。回到南京后,因哈三在协助郑和第四次下“西洋”过程中屡建奇功,郑和向明成祖为哈三请赏,无论给什么官,给多少钱均被哈三谢绝,只要求能重修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寺,就感恩不尽了。后来,郑和来到西安,亲自主持重修了大学习巷清真寺。
三疙瘩巴巴——马道真阿訇
    马道真阿訇(约1680—1770),人称三疙瘩巴巴,陕西长安大学习巷人(清时称新兴坊),是清朝前期陕西著名阿訇,根据其生活执教年代推算,可称胡太师巴巴六传弟子。是周老爷(1750—1850)之前的陕西大阿訇。阿訇曾外出青海、兰州、河州、四川等地募捐五年,募集白银六千两,建成大学习巷清真寺,后任本坊阿訇多年。相传清世宗雍正年间(1723—1735),道真阿訇在四川会理地区任伊玛目,某年大旱百日,各教都开展祈雨活动。有一天甘雨突降,坊民狂喜。会理知府对祈雨诸教人士奖励表彰。当时引起伊、道、佛三教激烈争论,各说自己宗教是真的,各说自己祈雨有功。最后马道真阿訇说:“明年六月我祈一场雪!”第二年六月四川会理果然下了一场大雪。于是,会理知府给马阿訇题了一幅单条:“心真教真马道真。”
著名回族实业家——冯先君
    冯先君,字瑞生,西安人,回族,清光绪七年(1881年)农历六月初八日生,1934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病逝,享年53岁。先君是陕西省著名回族实业家、教育家,曾为陕西省民族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先君一生兢兢业业于创业和热心教育及公益事业,曾先后被推举为陕西省石油业同业工会主席、省商务会常委、省赈务会顾问、陕西回教工会主席和省回教抗日救国主席等。在杨虎城、邵力子主陕期间,被聘为省政府参议,并各赠“誉隆寰贵”和“望重乡里”匾一面。此外,还获得北京政府大总统黎元洪褒奖的“急公好义”题赠匾和银质嘉禾章一枚。1924年,先君任德泰光煤油庄,并大力开拓,改油庄为股份有限公司。经过10年的努力,公司的销售品种便由单一的美孚煤油扩大到虎牌和鹰牌煤油、飞马牌汽油和机油、美孚和鹰牌蜡烛以及美孚油灯和凡士林等。在当时陕西同行业中属于领先地位。随后,他又与上海银行合资创办了西北棉花机器打包厂,购进了德国机器,聘请苏联人尤尔柴夫为工程师。全厂职工近千名。打包厂的建成,使陕西回族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本民族的现代工业和产业工人。先君重视西安回族的教育事业,倡导成立了陕西回族促进会,并于1922年在化觉巷清真寺前院兴办起一座“义学”,命名为“精一小学”,由先君亲任校长,教授国文、算术、珠算、常识、手工与美、音、体课程,70多年后则发展成为现在的西安市回民小学。此后,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先君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并说服了一些开明的家长和阿訇,于1928年3月自费创办了陕西回族的第一所女子学校,称“淑德女子小学”。从而培养了西安回族的第一代女学生。
坊上第一个同盟会会员——马玉贵
    马玉贵(1885——1957),字青山,同盟会会员,光绪末年在湖北入新军,以后到西安,在陕西新军任正目。是陕西回民参加辛亥革命的先驱者之一。
    1911年10月22日清晨,马玉贵,张云山及同盟会、开老会与新军中的骨干人物在西安西门外林家坡的丛林中集会,最后决定当天中午12时起义。在攻占满城的激战中,马玉贵与另一哥老会首领刘世杰率领回汉革命军挖开大、小差市间一家民宅石墙,率先攻入满城,突破清军防线。西安起义的成功,使陕西成为全国最早响应武昌起义的两省之一。在保卫陕西革命政权的战斗中,马玉贵在西路战役中,多次率部在战场拼杀,与清军进行激战。在革命军一度失利,西安城内人心惶乱,马玉贵坐镇西安,主持军事,他以军政府“经理粮饷兼管军务军装总都督”的身份,发布了《保护商业告示》,《严禁挑拨汉回关系告示》,《动员民团并力攻乱以保桑梓告示》等一系列文告,并对西路议和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爱国民主人士——马子健
    马子健(1875——1954),字象乾,回族,西安市人,近代陕甘著名的回族爱国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
    马子健青少年时期曾受业于西安化觉巷回民马午庆(曾获省试第一)的私塾,由于勤奋好学,于1892年考取秀才。此后曾就读于陕西武备学堂和三原宏道大学堂,毕业后从事教育。1907年返回西安,任西安府邮政局东关分局局长。
    辛亥革命前夕,先生很快地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并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和改良社会的抱负积极投入陕西辛亥革命。他先后参加了辛亥革命西安起义,并和白云鹤、赵席珍、马图生等回族知识分子发起成立了西安回民聚居区的基层行政机构——回民民政公所。这是西安回族历史上第一次得到的民族平等待遇。他们组织各坊群众晚间轮流放哨值班,以防止坏分子破坏捣乱,为稳定城区治安起到了积极作用。
    陕西光复后,清军仍从东西两面夹击革命军,子健先生也随军西征,并孤身前往敌营劝和,促使了“西路议和”。马子健先生在这次劝和中为革命又立一功,受到了军政府及大统领张凤翙的嘉奖。
    先生非常关心回族的公益事业和民族教育事业。曾与回族实业家冯先君及马玉如、马声亭、孙锦云、苏房山等人。发起成立了西安回民促进会。并和冯先君、孙锦云、韩子元、李和村、白九皋、贾志安等回族有识之士,创办了陕西回族第一所新式小学——精一小学。1946年1月,在全国民主运动高涨的形势下,子健先生积极响应民主运动,在中共地下党王维祺的介绍下,他和民盟西北总支部主任委员杜兵丞和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敷仁成了莫逆之交,不久,先生加入民盟,担任中国民主同盟西北总支部委员,积极从事民主革命活动。
    子健先生不仅自己投身革命行列,而且还教育子孙积极参加革命。他支持儿子马生金 参加了抗日救亡组织,多次教育和鼓励孙子马祖灵前往陕甘宁边区参加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西安解放后,先生积极参加和平签名、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宣传国家的政策等重大运动和人民政府组织的有关座谈和集会。1950年,子健先生被任命为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这是解放后西北地区第一位被任命为省级机关领导的回族民主人士。
中国四大阿訇之一 ——哈德成
    哈德成,(1888——1943),中国伊斯兰教著名阿訇。又名国桢,陕西人,回族。本世纪初,曾到麦加朝觐,在埃及游学多年,1924年归国。1925年任上海浙江路清真寺教长,与马刚侯等人发起成立中国回教学会,任副干事长。同时创办会刊《月报》,阐扬伊斯兰教义。随后主持翻译《古兰经》,译就三卷,刊载于学会月刊。1928年在上海参与发起和创办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任教务主任。日军占领上海后,赴重庆,又至云南蒙自沙甸,组织马坚等人致力于《古兰经》翻译和伊斯兰教文化事业。与王静斋、达浦生、马松亭并称中国四大阿訇。逝于沙甸。
爱国勇士——马德涵
    马德涵先生(1868--1958)别名:德咸,字:向治,民族:回族,从西安武备学校毕业考进四川讲武堂上学,毕业后留母校任教官;1902年先后从四川陆军军官学校和四川高级美术学校首届毕业。曾担任甘肃、四川军政府参军参事、参议、全军总教官等职,是西北军阀马步芳、马步青的家庭教师,其父马麒的随身副官。马德涵先生革命事迹介绍中写道:“德涵先生遂转入甘肃、兰州一带兴办教育,宣传救国思想及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主张,介绍四川人民护路运动的情况,当时德涵先生在书画上已有相当成就,民国二十七年知名人士马独青邀请马德涵在扇面上画山水画,马独青看到栩栩如生的山水立即在扇背面挥笔引杜甫《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崔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1912年前后,马德涵先生在甘肃、青海等地以教书绘画为生。他是早期长安画派的奠基者和创始者,为美术事业做出了应尽力量。
    1937年2月受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周恩来的委托先后两次承担了营救中共西路军神圣的历史使命,经过同马步青,马步芳艰苦卓绝的秘密谈判,出色的完成党中央和周副主席交给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使四千多名军官先后返回革命圣地延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委员、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创建时间:2010-09-14 00:00

通知公告

联系我们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桥梓口如意大厦901室

电话:(029)87628509

传真:(029)87628509

邮箱:xaislam@163.com
网址:www.xaislamic.com

2012-10-10